po18小說 > 軍事小說 > 美洲日不落 > 第十二章 二十九年的工業:投資經濟

    「轟隆,轟隆!!」

    巨大的轟鳴聲,不斷的在這座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西京制鐵廠內亂竄,吵的還在午休倒班的工人,只能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巨大紅色橫幅,高高懸掛,上面用大號毛筆字寫著:

    「熱烈慶祝西京制鐵成立二十九周年」

    下方還有一個巨大黑紅楷書字體:「五百萬噸!!」

    是的,這家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說漢國最早的鋼鐵廠,已經累計生產了五百萬噸的鋼鐵。

    而整個西京制鐵場,年產六十萬噸生鐵,以及十萬噸鋼,這個數據,別說在漢國名列第一,就算在全世界,其實都算是數一數二,哪怕是英國調動倫敦鋼鐵廠,也不敢說造產能上超越這家漢國「鋼鐵之王」。

    截止到去年十二月為止,整個漢國的生鐵產量一共是四百三十五萬噸,鋼產量三十二萬噸。

    這個數據雖然和大英帝國的六百五十七萬噸和五十五萬噸,但在全世界的排名,其實已經是穩穩噹噹的世界第二名了。

    哪怕是排名第三的法蘭西,目前也只有四百一十萬左右的生鐵產量,以及可憐的二十七萬噸鋼,連所謂的「三十萬標準線」都沒有達到。

    而排名第二的,不是目前在歐洲工業上,大放異彩的德意志帝國,更不是一直喊著要工業興國的東羅馬帝國可以相提並論。

    而是那個已經被歐洲主流列強開除的「美利堅合眾國」。

    事實上,整個美利堅合眾國,在工業上,其實損失不大,畢竟漢國只是拿走了一半的五大湖地區,對於剩下的一半並沒有動,且給美利堅留下了完整的東部。

    而只要東部地區還在,美利堅就還有起來的希望,畢竟當初靠著東部十三州,就能夠完成擴張,驅趕英國人,雖然這一切都帶有歷史的巧合性,但也恰恰證明了美利堅這個地方,確實「人傑地靈」,尤其是在自然稟賦上。

    這從戰後的美利堅合眾國糧食增長,就可以看出,哪怕失去了產糧的中西部和農業原材料最重要的南方,但是靠著東部大西洋地區襲來的暖風,以及當地濕潤的土壤,美利堅合眾國的糧食產量,竟然在短短几年內翻了兩倍,讓很多擔憂美利堅合眾國失去大片領土,可能會發生「糧食危機」,繼而出現「人道危機」的專家徹底傻眼。

    要知道在戰後的很長時間,這些不懷好意的專家,就一直在各大報紙上吹噓所謂的「糧食緊缺論」,理由就是失去中西部,以及南部產量區,且進入工業化,大量土地為工業用地的美利堅合眾國,是很難完成農業自主化的,甚至他們還給出了一個期限,即當時的美利堅儲備糧,只夠吃三個月,三個月一過,要麼外界供應,要麼等死。

    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確確實實的把很多普通人嚇了一大跳,以至於在那個時候,如果你問一個美國商人什麼最賺錢,他們一定會告訴你:「賣糧食,糧食生意最好!!」

    甚至那個時候,他們還總結出了一套市場規律,即小麥比大米便宜,所以那個時候,一大堆人到漢國到身邊的美洲國家倒買小麥,而支付就是從本土採購的廉價大米。

    雖然這種情況很愚蠢,但在那個已經徹底瘋狂的年代,拿糧食換糧食,其實並不是什麼傻的事情,因為還有比它還傻的。

    比如在紐約州,就有人發明了「飢餓彩票」,購買彩票的人,有機會獲得糧食獎勵,糧食的大小根據彩票的價值做區分,最高的有十噸小麥,最少的也有一袋精良麵粉。

    聽起來很好對嗎,但問題就出現在這個賠率上,你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糧食,就要下更多的金錢,也就是數學上所說的「倍數」。

    雖然最基礎的一袋大米很多,甚至到了十中五,中七的程度,但是依舊沒有人選擇。

    為什麼,太虧了,因為真的花錢去買彩票的人,誰會真的只為了一個已經接近自己彩票價值,只賺一點點多出來的所謂的「幾斤麵粉」。

    而這個遊戲的精髓恰恰就在這裡,就是不斷的讓你下注,最後得到的麵粉永遠都比彩票價格少,雖然中途有人中過十噸的最高獎,但在後來的紐約警方調查中發現,這幫人幾乎都是「托」,也就我老闆的自己人。

    他們假裝中獎,最後假惺惺的上台領獎,發表所謂的獲獎感言,最後是最後,在一聲聲羨慕是歡呼中,用租來的幾輛馬車拉走了十噸重的麵粉。

    然後坐在車頭說一句:

    「這麼多麵粉,我再也不會餓死了!!」

    這句話說完後,往往就是彩票人的演講聲,其中包括「再不買糧食價格還要漲」,以及「沒有糧食大家都要餓死」等。

    最後,大多數都掏錢了,然後,除了少數人賺到了超額,笑的美滋滋的麵粉利潤,大多數都是在賠本和保本中不斷掙扎,最後輸的一乾二淨。

    夜裡走在空曠,到處都是貧民窟的大街上,看著地上雜亂的彩票大喊一聲:「我的法克!!」

    如果說上面這些奇葩案例只是糧食背後的小插曲,那麼美利堅合眾國對於糧食的重視,才是解決糧食問題最有效的辦法。

    在第二年,經濟剛剛好轉,美利堅合眾國國會就推出了價值兩億美元的糧食補貼方案,以補貼給那些種植糧食的農民,鼓勵他們繼續幹下去,為美利堅多產糧食。

    除此之外就是對整個糧食市場進行改變,收回了很多糧食公司的經營權,並且成立了的所謂的糧食廳,專門負責糧食問題。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執行力,遠遠超過了戰爭時期的執行力,甚至哪怕是那些老兵都高呼「美利堅合眾國又回來了」。

    只不過這終究是曇花一現,或者說,這套辦法只能在糧食產業上有效,甚至可以說,這是當時美利堅合眾國保守派,最後,也是最有價值的反撲。

    雖然後來湯納上台後,試圖干預,或者說用他的辦法發展美利堅農業。

    但是前面留下的那些手段,已經在市場出現了慣性,整個美利堅合眾國東部地區的農業屬性,在經過工業化的掩蓋後,第一次得到了釋放。

    在最早的時候,因為南方,以及中西部的競爭,其實東部的那些資本,是很不願意投資農業,在他們看來,農業就是這個世界最不划算的產業,他們寧願把錢拆解給那些金融機構,也不願意將錢下放到土地,當然,如果這塊土地下方有礦產,就另當別論。

    在最早,美利堅還沒有變成今天的時候,中西部和南方的糧食生產成本實際要比人口繁多,工廠密集的東部低很多的。

    畢竟工業有時候對於農業來說,不僅可以提升效率,同樣可以提升成本。

    而在沒有大規模農業機械的時代,工業的好處還沒有看到,工業帶來的弊端卻出現了。

    畢竟能夠在工業上賺錢,誰願意當一個被人背後議論的「牛仔」。

    但是在戰後,這樣的情況卻出現了反轉,因為戰爭的緣故,以及後來的經濟危機而導致的失業潮。

    失業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當時美利堅合眾國的經濟和工業,已經很難支撐那麼多工業人口了,而農業這個時候,又因為糧食的問題,被重點關注。

    最後也就形成了現在這種幾年翻兩倍的農業奇蹟。

    不是這個時期的美利堅農業有多強,單純就是因為有大量的工業人口因為現實的緣故,被迫或自願的進入到了農業中,而不是某些美利堅媒體自吹的「美利堅受到上帝庇護」。

    畢竟如果真的有上帝,美利堅合眾國就不會輸給漢國這樣的異教徒國家,甚至都不會出現,因為印第安人也有所謂的「生存權」。

    …

    「歷史的大勢往往是後來才能夠看出來,而大漢帝國的工業如此,沒有人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才會有今天的成就!!」

    帝國大學工業研究教授羅宇鍾發表在龍武二十九年五月工業報側版的一則短文。


    在這篇文章,羅宇鍾列舉了目前漢國工業的規模以及成就。

    對於這些,羅宇鍾用了三個一流,「一流技術」「一流企業」「一流產能」,以及隱藏在背後,沒有講出來的「一流策略」。

    整個漢國工業,用羅宇鐘的話說就是大,超乎想像的大。

    哪怕是用再多的言語和數據都很難完全覆蓋這種現實意義上的大。

    漢國工業經過多年的積澱和不斷的向上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龐大產業鏈,以及在這後面是產業邏輯。

    在羅宇鍾看來,整個漢國工業的發展邏輯,其實就是投入和產出,最後再擴大改進。

    而他在文章中舉了一個最簡單的案例,比如目前最火熱的汽車。

    (經過退補,以及各種各樣的整治,汽車行業再次成為市場的寵兒,汽車股票已經翻了一倍多)

    在羅宇鐘的故事中,汽車最早的誕生是因為軍隊需要,需要一個不需要馬拉,而且能夠承擔高載重,可以人工操縱的機械。

    本質上,汽車屬於戰爭的副產品,是真正「誤打誤撞」搞出的東西。

    (劉鵬:說的對,太對了!!)

    而在戰後,汽車之所以能夠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戰後,軍方需要靠甩賣戰爭中不需要的東西,回籠資金,而當時的獨角獸汽車,以及一部分歸屬於軍方的生產線,就屬於重點甩賣目標。

    而種甩賣,也成為了推進汽車行業發展與誕生的催化劑,將汽車這個本來還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交通工具,完全推向了歷史舞台。

    而這種情況,也就是羅宇鍾在文章里幾次提到的「歷史偶然性」。

    甚至在他的語境中,石油的誕生,從某種程度來講,其實就是在為汽車的誕生做鋪墊,所謂「煤油」,只不過是照明工具罷了。

    但也正因為照明這個屬性,使得整個石油行業,度過了早期的那種野蠻生產的市場環境,很輕易的獲得了大量的發展資金,以及發展所需要的「快車道」。

    目前漢國的油田,大大小小超過七十個,其中大型油田超過十個,中型油田占據了整個油田數量的一半,這裡面固然和漢國的石油資源豐富有關,但最根本的還是羅宇鍾所說的,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以及豐富多樣的應用方式,導致了漢國的石油開採技術,一定是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的,這種領先再加上漢國本土容易開採的石油資源,最終形成了如今這種油田遍地,石油王國的情況。

    (漢國石油多數集中在漢州地區,以及最近幾年起來的幽州地區,也就是原來屬於美利堅的德克薩斯)

    而石油和汽車產業,實則是相輔相成的,石油的誕生促進了內燃機技術的進步,以及大規模運用,而汽車又是內燃機發展到如今,最好,最大規模的實物載體。

    雖然目前的汽車產業,以及每年的產能還很難完全支撐內燃機分發展,但是羅宇鍾卻十分相信,完全屬於汽車的時代,終將會到來。

    但在這之前,汽車需要醞釀,或者說,需要「積累」。

    而積累,同樣是羅宇鍾所推崇的,在他看來,漢國的工業之所以能夠攀升到如今世界第二的水平,就是因為長期,且大規模的積累。

    在漢國工業的早期,整個漢國工業的產值,甚至不如一個美利堅東部州,甚至某些城市。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漢國是工業完成了歷史倒數到世界第二的華麗轉變。

    這其中,漢國就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投資生產銷售,再投資,再生產,這麼簡單的產業資本運行邏輯。

    按照羅宇鍾提供的數據,整個漢國建國的前二十八年內,漢國社會在工業上的投資,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到五十的規模遞增,甚至出現了年投資百分之四百的事情發生。

    雖然這個速度是剛剛建國的那幾年,根本就沒有任何工業,稍微投點資金,引進一些設備,產能也就上來了,甚至可以說百分之四百這個數據,在當時的某些地方,都屬於保守的存在。

    漢國如今的工業,其實按照羅宇鐘的話講就是:

    「依賴於前十年積累,後十年勃發,再後八年精進!!」

    在這句話中,羅宇鍾提到了「積累」「勃發」,以及所謂的「精進」,其中積累其實就是漢國的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加上中後期的高速,高成本的增值。

    而這種增值,帶來的好處,是難以想像的,或者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工業國,都是靠這一步走進工業化的。

    工業化的早期,其實包括鋼鐵,鐵路,重工等基礎行業,是賺錢的,甚至可以說要接受長時間的虧損。

    就拿目前漢國資產最大,資金最大的漢國鐵路,也就是漢鐵舉例。

    整個漢鐵直到前兩年才真正開完全盈利,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成立了二十九年的超級企業,它的盈利,竟然要拖到二十七年。

    而他前二十六年又是怎麼度過呢??

    很簡單,就是最簡單的生產,投資,銷售,以及再生產。

    在這樣的一個產業邏輯下,根本就不會給盈利創造足夠的空間,或者說,有錢了,第一時間要乾的就是修更多的人鐵路,直到修到不能修為止。

    其實漢鐵的盈利,還能提前幾年,但最終還是拖到二十七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三年多時間,漢國的鐵路,需要整合留在漢國境內的美利堅鐵路。

    作為一個和漢國使用完全不一樣鐵軌的國家,美利堅的鐵路,基本都比漢國要窄,甚至可以說,根本鏈接不上。

    好在鐵路那東西,完全就是換鐵軌的事情,依靠美國佬本來就修好的鐵路線,漢鐵開始了長達三年,轟轟烈烈的換鐵軌運動。

    在這三年內,漢鐵幾乎把前二十多年的資本,全部砸了進去。

    甚至漢鐵公司總經理還喊出了「未來十年盈利,就是贏」的口號。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哪怕去年漢鐵盈利了,也只有可憐的「二百萬」華元,與那些動輒盈利千萬,上億的公司,完全沒有辦法相比。

    但如此的漢鐵,在盈利的財報出來後,市場依舊給出了強烈的反應,連續一個禮拜的高漲幅,就是市場對於漢鐵最大的認可。

    如果是一般企業發生這樣的事情,所面臨的就不是所謂的「高漲幅」,而是整個市場的拋棄了。

    這裡面最明顯的邏輯就是,漢鐵的重要性,作為一家統治整個漢國本土超大型鐵路集團,這樣的公司,一旦進入盈利的道路,未來的增幅,實際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某些人已經給出了「五億」到「十億」的估值。

    而漢鐵的成功其實就是羅宇鍾所說的:「持續性且不惜成本的,國家型投資!!」

    而大漢帝國,就是這麼一個投資型帝國,從最早的漢鐵,和支撐漢國強大的重工業,乃至目前紅火的汽車業,都是投資經濟的一部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十二章 二十九年的工業:投資經濟  
道士仗劍行經典小說:  
相鄰:  不滅武尊  修羅武神  百鍊飛升錄  修真門派掌門人  
本月最熱:
搜"美洲日不落"
360搜"美洲日不落"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