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說 > 軍事小說 > 大秦鉅子 > 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思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哀愁。

    見過了田榮之後,李恪便叫舍人關門謝客,再不見人,這讓陽周上下翹首等待著李恪召見的各色人物盡皆愕然。

    而這份愕然還未散盡,新的愕然便來了。

    縣丞田榮夜入縣牙,轉眼之間,郵人齊出,奔馬四向,住在縣裡的官吏們前腳才收到音信,後腳就迎來了捧著召令的郵人。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接到召請的官吏們不禁乍舌,李恪的意思似乎在說,他才到陽周,就準備要接任了?

    這好像有些不合規矩啊?

    依照秦律,在縣一級的交接儀式上,新官會與舊官在縣牙交接象徵權利的圖冊與令信,這個過程,縣上官員,佐史,並長吏及少吏主官俱要在堂聽訓。

    具體到陽周縣,李恪想要接任縣令,就需要縣三官,也就是原縣長、縣丞及縣尉,七位佐史,主吏掾、令史、獄掾、文無害、廄騶、倉吏及治獄吏全數到場,此外還有四鄉嗇夫與游徼,兩亭亭長及二十二里里典、田典,總數六十四人參會,其規模相當於一個縣級的大朝會。

    這樣的大會必定需要先期籌備。

    就比方說,新縣長初來乍到,舊縣長有義務為他引見縣上的豪強大戶,告訴他什麼人可以壓迫,什麼人必須恭順,順便再溝通一下正在執行中的政務細節,兩人多半還要昧著良性相互吹捧一番,順帶感謝一下偉大的皇帝,表達一下對地方的不舍之情。

    這之後,新縣長要張羅自己的官邸居所,處理好家居遷戶,這些都要在舊官任上,由舊官幫著辦理。

    待到這些雜事都落定了,各方各面也做好了迎接新官的準備,兩任主官才會挑一個黃道吉日,籌備這場交接事宜。

    這個過程往往要持續上二三十日,且大部分人只會延長,少有縮短。

    因為新官需要時間來摸清楚縣裡的權利結構,各方主令也需要時間來摸索新官的脾性秉性,這就叫磨合期。

    可是李恪顯然不管這些,而且不是不懂,是懶得管。

    他的眼界和那些註定混跡於中基層的官吏不同,這磨合的時間早被他耽擱在咸陽,用來和李斯、章邯之流扯皮,若是再費心思去叫一群二百到四百石的小官滿意,別說始皇帝不許,就連他自己也膩味得緊。

    敬業則昌,怠政則亡,李恪從未把陽周當做自己的戰場,索性就把事情做得乾脆一些,如此也方便田榮從後樹立威信。

    然而李恪想要乾脆利落,卻不代表其他人也這樣想,比如說,即將被李恪接任的原陽周縣長張遷。

    張遷者,廣陽戶人,其祖上是秦昭王時期大秦的名將張唐。

    當年張唐屢立戰功,被呂不韋所重,請為燕相,為秦連橫。張唐原本並不想去,但是甘羅連哄代嚇,最終還是將他逼去了燕國。張家也由此遷出秦國,落戶燕地,成了廣陽郡中響噹噹的名門望族。

    這本是一件好事,張家後人仕於燕國,憑著能力,頗得幾任燕王信任。

    可是燕國卻亡了……

    燕國亡,秦一統,張家的立場也隨著兩國攻伐越來越尷尬,他們在燕地被視作亡國禍害,在大秦又被視為六國遺貴,至於張唐當年為秦立過的那些功勳,隨著時間流逝,早就無人憶起。

    張遷是張家這一代的家主,在燕國敗亡的過程中,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份經歷養成了他謹小慎微的性子,也讓他明明白白認清了自己的身份。

    他與李恪一樣,在大秦是被歧視的六國遺貴,他又與李恪不一樣,李恪有強大的墨家作為底氣,他卻只是齊法一系,極不起眼的小小學士。

    張遷覺得,他大概算是扶蘇那一頭的官員……吧。

    因為在十餘年前,他就是在齊地求學時認識了幾個蒙氏子弟,不久以後才得恩徵召,在上郡謀到了一個文不害的差事,結束了四處碰壁的憋悶生活。

    然而他從未見到過真正的大人物。


    一路行來,他全是憑著戰戰兢兢和忠勤應事,腳踏實地地在小小的崗位上做大做強,一直熬到陽周縣長的職位。

    而且他在任上已經連著取了兩個上的考評,只要再堅持一年,他就有可能高升去某個大縣任縣令,從而在四十不到的年紀就攀上人生巔峰。

    如此亨通的官運,說他不是大人物夾袋裡的嫡系重臣,連他自己都不願相信!

    可是天降之橫禍,李恪來了。

    這個頂著偌大光環的年輕人,號稱天生聖人,有墨氏,才比商君的年輕人帶著墨家歸復大秦,居然不爭上卿,不競相位,連漫天下的郡守將軍也不願去要,就是看上了他手上這個小小的官印。

    張遷毫無抵抗之力,一夜之間丟了官位,只等著李恪到任交接,就得回去咸陽去做郎官。

    郎官是大秦後備官員的統稱,而似他這般無門無路的野郎,想再排到個外放的實缺,不知得等到猴年馬月……

    張遷獨立在月光下,捏著手上那封由官奴隸隨手遞上門的召令,哀著聲,嘆著氣。

    這算是好運氣到頭了吧?

    照理說,他該怨恨李恪才是,因為李恪不僅跟他有奪官之恨,現在還有了蔑視之仇。

    但他又覺得自己是扶蘇的人,李恪與扶蘇交好,應該也算是扶蘇的人。扶蘇哪兒都不讓李恪去,只讓李恪謀求一個小小的縣長之位,只說明陽周縣長有不為人知的巨大價值!他或是沒有做好,這才被扶蘇替下來的。

    這種猜測讓他無比地糾結。

    天地良心,張遷的官路雖說看上去平步青雲,但個中苦楚,不問自知。

    他不容易啊!

    扶蘇若是對他不滿,為什麼就不能派個人來知會他一聲呢?興許他就領悟了呢?興許他改上一改,就能讓扶蘇滿意了呢?退一萬步講,哪怕來接替的是一個同樣的中層官僚,他也能鼓起勇氣比上一比,為什麼偏偏就是天之驕子一般的李恪呢?

    真是愁腸百結!

    張遷幽幽嘆了一口氣,秋夜風涼,心更涼!

    他的婆姨仇氏出得門來,歪著腦袋看著他:「良人因何自怨自哀?」

    張遷一聲苦笑,啞著聲音問:「夫人,你說我為殿下與蒙公勞心費力,殿下與蒙公……可知曉麼?」

    這是真話。

    自從蒙恬北上,張遷每日忙得腳不沾地,只為幫大軍籌措糧秣輜重。雖說陽周這點數目對大軍所需沒什麼影響,但那兩個上的考評就是這麼實打實得來的。

    但陽周依舊是小縣,張遷依舊是小官,仇氏旁觀者清,心裡知道,蒙恬對張遷的作為想是不知曉的,就連張遷那個貴人嫡系的幻象都是不切實際的。

    可她卻不能這麼說,尤其是眼下這當口,更不能這麼說。

    她只有乾笑一聲:「良人,殿下與蒙公皆賢,定不會忽視了良人之功,說不定,他們早為良人備好了去處,只等良人去咸陽呢。」

    「真的?」張遷的眼睛閃了一下,轉而又黯淡下來,「若真是如此,我在這兒靜候了數月,為何無人來與我照會?」

    「這……」仇氏覺得自己編不下去了,決定破罐破摔,「良人,妾聽聞鉅子素有賢德之名,您若是心中有惑,何不去向他求教?」

    「向……向李恪求教?」

    「良人,慎言!」仇氏皺著眉瞪了張遷一眼,「便是不看士林聲望,鉅子也是八百石的上官,良人如何能直呼其名?須知隔牆有耳。」

    「夫人教訓得是!」張遷趕忙一揖,「可是鉅子今夜已讓舍人言明不見客,為夫若是冒昧前往……」

    「良人,前歲蒙公在陽周過夜,你便糾結著不願前去。如今您都要卸去實職了,若再失掉這個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良人,切莫自誤啊!」



  
暗夜拾荒經典小說:  重生日不落當海盜  我成了邪神的祭品  
相鄰:  崛起1639  飛越泡沫時代  艦載特重兵  隋末之大夏龍雀  這個修士很危險  
搜"大秦鉅子"
360搜"大秦鉅子"
語言選擇